模内标签(In Mould Label)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标签的全新标签包装形式。模内标签在欧荚一些国家已经风行了多年。模内标签在国内市场经过两三年观望徘徊后,终于开始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及最终用户的关注。
工艺原理:
模内标签是在吹塑或注塑过程中把已经印刷好的标签嵌入容器中,使标签和容器结为一体。吹塑或注塑过程中进行模内贴标的基本过程是:把已经预印好的模内标签(分前标和背标)以单张形式堆叠,分别放置在模内贴标机的两个标签盒内。随着瓶体模具的开启,由机械手吸起前标和背标。标签印刷面朝内、固状粘胶剂面朝外放在两边的模具中,模具上的真空小孔将标签牢牢吸附在模具内。当塑料容器的原料被加热并成软管状下垂时,带有标签的模具迅速合拢,空气吹入软管,使其紧贴模具壁,这时整个模具中的温度还比较高,紧贴着雏形容器的标签固状粘胶剂开始熔化并和塑料容器结合在一起。当模具再次打开时,塑料容器成型,标签和容器结为一体。
1.同传统标签比较
传统标签的形式主要有3种:热收缩标签、直接丝网印刷标签和胶粘标签(主要是不干胶标签)。直接丝网印刷的标签方式是将图案和文字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印刷在容器上,其整体效果好,图案和文字有质感。但是直接丝网印刷的质量并不是很理想,较难反映精致的图案和细小的文字,同时如果颜色较多,采用直接丝网印刷的价格较为昂贵;采用热收缩膜(主要是PVC膜)作为标签,相对于不干胶标签和直接丝网印刷标签的成本要低,但是热收缩标签容易破损,整体形象也不是很好,同时不利于环保;胶粘标签(主要是不干胶标签)印刷精良,能够较完美地层现标签的精致,但是其成本相对热收缩膜标签要昂贵些。
模内标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以上三种传统标签方式的优缺点。模内标签既可以达到不干胶标签的印刷质量,又有直接丝网印刷的整体效果。
从标签成本角度考虑:
采用直接丝网印刷的标签如果颜色超过4色,其成本是3种传统标签方式中最贵的。从标签材料成本来看,相同类型面材的模内标签同自粘性不干胶标签比较,模内标签材料不需要底纸,所以标签材料的成本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同时如果采用模内标签,不再需要像热收缩标签和胶粘标签(不干胶标签)那样添置贴标设备或贴标工人,可以省去这方面的费用。
从美观角度考虑:
模内标签形式新颖,尤其是对于以标签为最主要外包装的日化产品而言;其次,模内标签同容器的紧密结合性,具有直接丝网印刷的整体效果,又能像不干胶标签那样完美体现精致的图案和细小文字;再次,模内标签由于结合在容器上,相对于不干胶标签和热收缩标签更不容易破损、脱落等。
从防伪角度考虑:
增强产品的防伪能力是现在许多厂家采用模内标签的一个主要原因,使用模内标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仿冒的成本:采用模内标签需要特殊的模具,且模具的制作成本较高,一套模具数十万元;同时模内标签印刷加工工艺较传统标签更为困难,另外可以采用模内贴标的厂家也并不是很多。
从环保角度考虑:
制作模内标签的材料品种较多,常见的塑料容器均有与之成分相同的模内标签材料相匹配,同时由于标签同容器结合在一起,这样容器回收再利用率更高。
2.模内标签的一些局限性
传统的标签一般是通过粘胶剂粘合在容器表面的,故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模内标签是将标签和容器结为一体,当产品的销售情况不如预估的理想时,如果采用不干胶标签的话,只会浪费一些标签,不会浪费容器,可以重新印刷一批新标签,贴在没使用完的瓶体上。如果对瓶体不满意,可以只改变瓶体,标签还可以继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假如采用模内标签,很可能造成瓶体及标签的双重浪费。
前面提到模内标签具有一定的防伪作用,是因为采用模内标签需要特殊的价格昂贵的模具,需要特殊的容器吹塑或注塑设备,而提高了造假者的仿冒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伪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容器的单位制作成本。采用吹塑工艺制成的容器如果需要采用模内标签,必须考虑容器的曲率大小。
综合以上几点,模内标签同传统标签比较,有自身的特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用户应该在具有相当规模数量的成熟产品上采用模内标签,而且该产品的包装容器的体积不能很大,瓶体曲率较小。这样的产品稳定性好,数量大,如果采用模内标签,在节省大量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充分体现模内标签的其他优点。
发展前景:
这种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